如果说【生命性纤维束】是【云梦城】的血肉,【工蜂】无人机是它的骨匠,那么这座城市的灵魂,则是它那套无处不在的环境交互系统。
在项目启动之初,何宇就提出了一个核心要求。
一个近乎狂妄的要求。
“我不要一座智能城市。”
在那场决定了【云梦城】底层逻辑的最高级别会议上,何宇的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
“智能城市是被动响应的工具,是更高效的仆人。”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学院的院长,从建筑学泰斗到生命科学的权威。
“我要的,是一个能够主动感知、理解,并关怀每一个居民情绪的‘生命体’。”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颠覆性的概念在会议室里激起无声的涟漪。
“【云梦城】本身,必须具备‘情商’。”
这个目标,近乎科幻。
它意味着城市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与数据流,而是一个有温度、会呼吸、懂悲喜的同伴。
为了实现这个构想,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盘古】的全力协助下,研发出了一套彻底颠覆城市管理逻辑的系统。
【城市情绪感知与交互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型仿生传感器。
这些神经末梢,能够实时采集海量的、以往被人类科技彻底忽略的环境数据。
光照的强度与色温。
气流的速度与方向。
空气中由人群聚集而产生的、信息素的微妙浓度变化。
甚至是城市背景音中,那人耳无法分辨的、代表着集体无意识的极低频声波。
这些庞杂到足以在零点一秒内烧毁任何传统超级计算机的环境数据,会与居民个人终端上自愿上传的、经过最高级别加密脱敏处理的情绪状态数据,进行实时交叉比对。
心率的瞬间波动。
皮肤电反应测出的隐性压力指数。
所有数据洪流,最终在【盘古】的云端汇聚,经过那份源自“灵感”的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处理,最终呈现为一幅实时变化的动态图像。
一幅“城市情绪热力图”。
这套系统,赋予了【云梦城】一种从未有过的能力。
同理心。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