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装甲部队的带兵主官,到国防大学高级联合指挥专业的深造,系统接受了现代战争理论的洗礼;
在总部信息化局的关键岗位上,他亲身参与并推动了全军指挥信息系统和数据链的建设,是军队“信息主导”战略的坚定实践者;
他曾远赴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行动,在真实的冲突环境中锤炼了危机处置和国际协作能力;
也曾在复杂的地区冲突中参与组织人道主义救援,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军队担当;
更不用说,在刚刚过去的奥运安保和抗震救灾这两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大考中,他和他所带领的部队都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而最让在座这些军中精英们感兴趣的,是叶修新近提出并成功通过高级别答辩的“模块化、合成化”作战理论。
这一着眼于未来战争形态、旨在打破军兵种壁垒、提升体系作战效能的构想,近期已然通过内部刊物和研讨,在《军报》理论版引发了热烈讨论,成为了军内,特别是少壮派军官和高学历指挥官群体中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很多人都想亲眼见见这位理论的倡导者,听听他更深入的阐述。
在代表团内部短暂的交流中,叶修谦逊地与各位前辈、同僚寒暄,认真听取团长关于参会纪律、交流口径和主要目标的简要说明。
2008年10月23日,清晨,香山宾馆。
秋日的朝阳为古朴的建筑披上一层金辉,但宾馆门前的气氛却远比阳光更加炽热。
还不到八点,宾馆门前已是人头攒动,长枪短炮架设得密密麻麻。
来自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共同社等数十个国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早已抢占好有利位置,各种语言——英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的提问声、交谈声、设备调试声充斥在空气中,形成一股喧嚣的声浪。
电视台的直播车停在路边,网络媒体的记者则举着手机进行着实时播报。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宾馆大门的方向,等待着东道主代表团的出现。
八时整,宾馆厚重的玻璃大门缓缓向内开启。
瞬间,如同接到统一指令,无数闪光灯骤然爆发出刺眼的白光,连成一片,几乎将清晨的霞光都掩盖下去!“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密集得如同暴雨砸落!
东道主国家——东大军方代表团,正式亮相。
走在最前面的,是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一位神色沉稳、不怒自威的上将。
他步履从容,向两侧的媒体记者微微颔致意,展现出大国军方领导人的气度与风范。在他身后半步,紧跟着几位眼神锐利如鹰隼、身姿挺拔的校级军官,他们是负责安保和联络的警卫与参谋人员,时刻保持着最高度的警觉。
而在防长身后,紧随其步入媒体视野的,便是身着07式陆军军官礼服、肩扛大校军衔的叶修!
这一刻,全场几乎所有媒体的镜头,仿佛被磁石吸引,瞬间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笔挺的墨绿色军服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金色的绶带、领花、肩章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左胸上方佩戴的那四排色彩斑斓的资历章。这不仅是军龄的体现,更是职务等级、功勋贡献的浓缩象征。位于最上排正中央的,是一枚红底、缀有两颗耀眼金星的主官略章,这无可置疑地宣告着他已跻身正师职高级军官的行列!
然而,更让那些深谙东方军队标识的资深军事观察家和记者们瞳孔收缩的是——
在叶修那四排资历章中,代表和平年代服役年限的、本应层级分明铺满的军龄略章,却出现了大面积的、由装饰略章填充的“空白”!
这种特殊的排列组合,在懂行的人眼中,传递出爆炸性的信息:
这位军官的晋升,绝非按部就班的年限积累,而是充满了“跳跃式”的破格提拔!
每一处“空白”,很可能都对应着一次重大的任务、一项突出的贡献、或是一种稀缺能力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