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李翊出任內阁首相
“爱卿自己拿去看看罢。”
刘备將一封帛书递给李翊。
李翊展开来看,原来是一封大臣的联名书信。
姓名已经被糊掉了,但书信內容刘备原封不动的拿给了李翊来看。
其书略曰:
“陛下圣鉴——”
“臣等窃观古今,权臣之祸,每起於先主之宽仁,而炽於嗣君之幼弱。”
“今丞相李翊,位极人臣,兼领大司马大將军。”
“总摄六师,又开府治事,威福自专。”
“朝堂议事,群僚莫敢异辞。”
“军国大政,皆出其手。”
“此非汉家旧制,实开祸乱之端。”
“昔霍光辅政,犹分权於张安世。”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未有如翊之独揽机衡,使天子之权,几同虚设。”
“陛下天纵神武,固能制之。”
“然千秋万岁后,继体之君,岂皆能如陛下之明断”
“夫权柄者,人主之利器也。”
“今假翊以太阿,异日恐成跋扈。”
“纵翊本无二心,然此例一开,后世奸雄,必引为口实。”
“臣等每念及此,未尝不痛心疾首。”
“伏愿陛下收翊大將军印綬,使不得总戎政。”
“分设丞相权,復设左右僕射共参机务。”
“此外,臣等以为朝中重大决策,必集群臣廷议,不得专决於翊。”
“如此,则上下相安,社稷永固。”
“臣等非敢私议大臣,实为汉室万世计也。”
看罢,李翊明白,这是一封群臣弹劾自己的联名书信。
大致內容就是指出自己的权力过大。
在朝中几乎就是自己跟刘备说了算。
每有大事,基本上就是李翊提案,然后申报刘备这个天子通过,最后就这么敲定了。
群臣没什么参与感。
政事参与的越少,群臣能分得的利益自然也就越少。
显然,李翊的大权独揽,已经挡了许多人进步的道路了。
群臣们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刘备是创业之君,所以可以大胆放权给手下臣子。
就像刘邦,一开始也敢大肆分封异姓王一样。
但后来刘邦还是把这些异姓王给剷除了,因为他知道后世的子孙们肯定应付不了这些异姓王。
他们也不会服从自己的子孙领导。
如今,大臣们便指出,现在刘备不对丞相一职加以管控。
难道想看到第二个王莽、霍光吗
当然,他们並不是针对李翊,而是针对丞相这个职位。
毕竟丞相一职在汉朝其实相当於是被废了,或者说被瓜分了。
也就是三公。
现在恢復实权丞相,那底下人的利益也就跟著受到影响。
所有大家纷纷指出,丞相一人独揽大权,其他人就只能是干看著。
“爱卿看罢,心中作何感想”
刘备语气平静地问道。
一般来讲,当君主给臣子看一封弹劾他权力过大的书信时。
这时候这名臣子正常情况下就该主动请辞了,再严重点儿直接就拔剑自刎了。
但刘备此刻,並非是想敲打李翊。
而是想切实的与李翊商议这个问题。
刘备给李翊当丞相,並赋予他这么大的权力,其实是为了弥补他的牺牲。
毕竟以李翊的功绩,他是完全可以封王的。
不过大臣们指出的问题也不能不慎重。
参考歷史上的蜀汉,
诸葛亮、费禕、董允、蒋琬虽號称是蜀汉四相。
但只有诸葛亮一人当过丞相,而且是军政一把抓的丞相。
他后来的继任者蒋琬、费禕、董允,都是没有同时掌握过这么大权力的。
尤其是军权,被拆得